古城广府话太极

作者:李春雷发布时间:2021-02-28 18:17

青灰色的城墙坚毅地围拢着,墙外是浩浩淼淼的护城河。

太阳映射着颤颤的水面,银光闪烁,如一郊晴雪。城墙与河水之间,是青青黄黄的堤地,三五成群的人们,身穿黑黑白白,正在安闲自如地行云走架,揣摩太极拳理。

水围的古城,像一位历尽沧桑的智者,慈祥地却是忧郁地观望着这个丰饶却又沉重的世界。

生活在邯郸市永年县广府镇(古广平府城)的人们,面对眼前如此严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怀恋起那座被水田菖蒲环绕着的方方的围城了:朦朦的晨光里,淡淡的月色中,处处是轻捷灵巧的身影。英姿勃发的杨露禅、武禹襄、李亦畲们走在街市上,牵引着小城人羡慕的目光。间或这些俊杰走出古城,很快便会从外地传来激动人心的消息。于是,天南海北的人们便会更加神乎其神地叹服太极的奇妙。于是,城外弯弯曲曲的黄泥小路上,便会有更多身背青布包袱前来投师的外乡人……

在当年的广府人心中,自家的小城,俨然就是世界的中心!

历史似乎真是开了一个惊险的玩笑。当科学已经登上月球并正在企望别的星球的时候,当工业文明的铁蹄践踏了大片的绿地和清水的时候,人类的鼻腔里猛然闻到了越来越浓烈的焦糊味。他们惊呆呆地看着脚下的这个球体,看着漫天的雾霾,看着贪婪而又暴戾的自身,猛然意识到了什么。于是,他们开始重新思考面前的新出路。于是,他们发现了这座古城——世界太极拳运动的中兴发祥地。

他们惊奇地发现,古老的太极拳和它蕴含着的神秘的太极文化,不仅在健身意义上具有不及替代的自身和谐作用,而且在人与人、国与国、人类与自然、地球与宇宙和谐等方面都具有着极为深远的哲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实际上,广府的意义早已引起了世界的重视。

二十多年来,这里曾举办了十数次国际性太极拳联谊会。几十个国家的数亿太极爱好者的代表纷纷要求前来寻宗祭祖,国内各派系的太极传人和弟子们也争先恐后地来此拜谒古地。

哦,广府城,经过近百年岁月风尘的迷茫,你何以仍然有着如此巨大的磁力?

走在古城窄窄的小街里,看着处处碱损的巷墙,想象着昔日的繁华,我忽然觉得,古城路边的每一颗石子都包容着一段悠长无奈的故事,每一堵墙壁上都爬满着幽深发霉的历史。

咀嚼着一个个沉重的思索,我不自主地走进了一条幽深遥远而又五味杂陈的历史隧道……

水文志载,广府城现址在远古时为积水一片,处于冲积扇末端洼地。后漳水夺洼,冲积而成小块平原。平原上遍生松柏,苍苍茂茂。土人迁居,始生人烟。后来,这块水中陆地渐次扩大,形成了这种北方极为少见的地理特征,成为一块生衍后世繁茂历史的风水宝地。

从现有资料看,自人类文明初级阶段始,这里便是人口密集地。春秋时称曲梁,《左氏春秋传》载:“宣15年(公元前812年)晋荀林父败赤狄于曲梁”;秦汉年间,此地更为兴盛,据“辞海”介绍:“汉景帝时分置广平郡,五凤三年改为广平国,东汉封吴汉为广平侯,三国魏黄初二年复置郡。”

尽管这些枯燥的史记可能激不起人们的兴趣,但我们完全可以从上述历代官府治所的级别中想象得出广府古城旧时的规模。可以说,2000多年以前,这里便已形成了固定的包括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生存氛围,遗憾的只是缺少史家形象的记述。

也许正是看中了这块兼及军事屏障的风水宝地,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在此建国立都,以拒隋唐。也许从那时起,古城的流风遗韵里便有了习武的风俗?历史上轰轰烈烈的战火硝烟在这个弹丸之地上迭现了多少次,积淀了古城沉重却荣耀的记忆。

率先闯入这片繁华世界的文化名流应是唐朝大诗人李白了。

公元727年春天,李白离家远游,赴太原的途中于广府留恋,在一家酒馆里喝得酩酊大醉,后骑着白马,西走邯郸,写下了“自广府乘醉走马60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抒怀”一诗。诗中有名句:“醉骑白花骆,西走邯郸城,扬鞭动柳色,写鞚春风生”。开创了名人题词的先河,为古城文化最早注入了特有的仙风道韵。

有论者云:李白自谓“十五游神仙”,“十五好剑术”,其性喜隐居学道,又好修武习艺,其所练习可否属于早期太极范畴?如此可称是太极之远祖。

此系推测,缺少信据,权当笑谈,可听可否。

广府古城在唐代前后为土城,周长约3.4公里,元时增筑为4.5公里,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知府陈俎奉命集民工百万砌以砖石始成现今城垣:高12米,宽8米,城墙上建有4座角楼、57座铺舍,1876个垛口,四门上建城楼,增筑瓮城设重门。由于城池地处低洼,四外临水,所以城墙在平时的主要功用在于防洪。历史上数次洪水漫过城门而未越城。

宋辽金元时期,由于广平府地处黄河之北,数度沦陷,战事频繁,商贾不行,民业萧条,城民忍气吞声几百年。

明永乐迁都北京后,内战渐息,广府处于中原腹地,物产丰饶,文化久远,开始恢复其繁荣。直至清中后期,才呈现出空前的极盛时期。

当是时也,广府作为直隶南部首府,水陆交流极为方便,陆路有官道和各府、州、县相连,水路有滏阳、牛尾河道内外相结。城里街巷纵横、店铺林立、官署棋布、商贾云集。万寿宫、紫山书院、府县文庙、府县城隍庙、保庆寺、魁星阁、文昌阁等大型建筑气势恢宏,华丽堂皇。以府前口为中心的四条大街,七十二个小巷道四通八达、错落有致。街巷中商铺邸店,随步可见,一色青砖白灰蓝瓦的清式建筑,前面板栅门,上边带出厦,门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丝绸、布匹、珠宝、银器、陶瓷、毛皮……每到夜里,户户廊檐下的灯笼和街道两旁的油灯华彩齐放,映照着街市明白如昼。东大街夏家的银器店、鼎泰恒的李家洋布庄,西大街齐家的茶铺更是买卖成流,每一交易,动辄千万。还有街头巷尾数不清的酒肆茶楼,旗旌飘摇,在招徕着过往微醉醺醺的行人。

城墙之外,是盈盈的永年洼,里面浅插荷稻,深植蒲苇,天然长养着数十种鱼类和成群成群的野雁和水鸟。天晴的日子,风和景明,城里衣着裙裾的姑娘三三俩俩地在水边洗衣,青青的城墙倒影里,脆亮的笑声激起了轮轮涟漪。一叶画舫轻巧地拨开水面驶过来了,几只肥硕硕的白鹅惊慌地四散游去。一幅绝妙的江南水乡风情画。

城南二里有一座南桥,这里是滏阳河的来往码头。滏阳河上通磁峰,下达天津,从上游来的大船满载着煤炭、陶瓷、山货,在这里打尖。从下游来的丝绸、布匹、粗盐、茶叶也在此地停靠。从南桥上船,三天三夜可达天津卫,一路扬帆顺流,轻舟不需摇橹。从天津来的货船全靠纤夫一程程拉纤,热辣辣的太阳下,纤夫们光着上身,弓着腰背,唱着粗犷的号子,吃力地蜗行。

南桥是直南最大的转运站,仅买卖客栈就有70多家,船来船往,通夜灯火熊熊。那时,洼淀上有不少渔民,一家一条船,一船一家人,漂流水上,打鱼为生。晚上就停泊在岸边或苇荡里,披着月光,枕着轻漾的小舟,静静地盘算着明天的日子。

古城里有武、樊、窦、黎四大富户,都有子弟在京为官,门深似海。院落里楼阁高下,轩窗掩映,回廊幽室。每逢出门时,主人或骑马或乘轿,长袍马褂,前呼后拥,甚是风光。一般人家住北大街和西大街,多以手工业、摆小摊或织苇席编蒲扇为生。每到夏初,一船船的广府苇席和蒲扇便陆陆续续地运往下游各码头,然后再装上柴车运往沿途的村村寨寨,清凉了千千万万个人家的暑热日子。

城里人有尚武的习俗。每到晚上,男人们总要凑到一起,在月光亮亮的城墙下,习练一些从外地传来的大洪拳、小洪拳之类的南北功夫,借以填补生活的空虚和提防不期而来的厄遇。

人们生于斯,长于斯,与古城厮守着一种天然的默契。一切都是那么平静、安详,好像是在无意中静候着一个契机的造访。

太极,这个神秘无形的宇宙使者,正是在这个祥瑞的氛围中开始向这座小城慢慢地靠临了……

古城风景如画,如画的风情里孕育着小城特有的文化。

城东北隅水上有一处精妙的建筑群叫莲亭书院,也叫荷花馆,系明嘉靖年间所建。古时社稷二坛在北门外,每年春秋二祭,地方官祭礼毕,按例途返东门,遂在水上建此馆以休憩观赏,后专为秀才读书之用。历代知府和名流都曾在此设坛讲课。江南才人郑板桥、直隶总督方观承、光绪帝师翁同和等也多次光临视学。

明清两代重科举选士,乡试每3年一次,在省城举行,凡本省生员与监生经三试合格后均可应考,乡试中者为举人。这三试分别为县试、府试和院试。其中县试在各县举行,通过者为“童生”。府试和院试至关重要,由省里特派的提督学政亲自主持,通过者方可称为“生员”,俗称秀才。

当年春天,数百名书生背着书袋和干粮,沿着四外的小路汇聚广府。古城南大街有一条考棚街,童生们在此搭棚住宿,预备应试。每到此时,是城里最热闹的日子。

由于府试和院试都在广府举行,对城里子弟颇有刺激,读书习文风气格外浓厚,每条街上都设有私学。孩子们每日都晃着小辫,晨昏苦读,沐浴诗礼诲教。明清以降,广府诞生了无数的文化名人,在朝廷做翰林、在各地做学政的比比皆是,一时群星灿烂,号为奇观。

小城四周文化古迹星罗棋布,号称“赵州桥第二”的弘济桥、“毛冢高峰”的毛遂墓、遍长鼋鱼的黑龙潭等等拱卫周边,构成一个奇特的文化圈。如果再延伸开去,周围的邺城文化、南宫文化、黄梁文化、磁山文化等等都可以挽起手来。沿着弯弯曲曲的黄泥驿路,可以去透视洞悉中原古地神经般微妙又丰厚的文化脉络。

两千年的积淀,使小城形成了一个醇厚的文化氛围。正是有了这种氛围、这种土壤,才引进、接纳、滋养、升华了后人永远引以为豪的蕴涵着人类智慧精髓的奇绝的太极文化!

周易系辞传曰:“易有太极,易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这是文字上最早关于太极的记载。宋周敦颐解释说,太极是天地的总根源,分阴阳二气,并由此推衍而成人类万物。总之,太极是一个混沌丰满的原始世界,是一种高邈莫测的神秘境界,极尽宇宙阴阳正反矛盾之玄。

据传,明洪武初年,道士张通顿悟天机偶感灵犀,引进发挥道家的导引和吐纳之术,摸索出太极拳理。后历代沿传至河南温县陈家沟。绵绵几百年,如一脉暗流,隐匿于门户之内。

也许是历史垂青广府,也许是广府千百年经济文化的积淀形成的这个浓厚的氛围中自然地发生了这种意识的菌苗。像文学史千年的发展必将出现李、杜那样,在晚清的广府城里出现了注定要使他们肩扛重任、开创大业的杨露禅和武禹襄。他们摘取了这个历史的机遇,巧妙地把太极这种极丰富、极特殊的文化形式嫁接了过来,使古城文化又融入了新奇的内容,从而迸发出了辉耀世界的光彩!

杨露禅本是广府南街的一位以卖煤土做短工为生的小市民,少时练习少林外家拳,技艺超群。但在一次极偶然的机会里,他领略了河南温县陈家沟在广府开设的“太和堂”药店伙计的太极异功。其克敌制胜之轻灵,妙不可言,把这个小城人震慑了。于是,这个倔犟的汉子立志改习太极,在友人武禹襄的帮助下,经陈德湖巧妙引荐,以雇工身份三下陈家沟,拜陈氏太极传人陈长兴为师,苦心砺志,历时18年。

杨露禅陈家沟学艺的故事被民间文学家宫白羽以“偷拳”为题编成通俗小说,在社会上流传甚广。

杨露禅学成后,轰动广府城。已考取秀才的城里乡绅武禹襄也放下功名,直下温县赵堡镇,拜陈氏太极另一位传人陈青萍为师,学练太极新架。武氏聪颖灵透,天资绝伦,加上原有拳力深厚,所以经过数年潜心研磨,终于又创立了一种既不同于杨氏又不同于陈氏的武氏太极拳。

杨、武二人双峰并峙,又和谐相处,互通有无,相学相长,更使得两家拳术炉火纯青,臻入化境。

太极拳极尽阴阳化变之玄妙,步履灵活、外柔内刚、变幻无穷,讲究借力打人,以柔制刚,一时被武术界奉为技击之冠。

相传有一次,武禹襄被几位慕名而来领略太极神功的外家拳高手苦苦恳求,坚辞不过,便端坐太师椅,让众位出手。几位高手四面出击,但见武氏微闭双目,手脚未动,只是晃动身躯,众人便被抛出丈外,屡试不爽。众高手匍匐于地,拜服不已。

在杨、武的影响下,广府城内研习太极者蔚然成风。特别是秀才李亦畲等加入到这个行列中以后,使广府很快更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太极集团。

武禹襄和外甥李亦畲在实践的同时,倾毕生精力整理钻研太极拳论,从拳式、走架、推手到各种实用器械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他们所撰写的《三字诀》、《打手要言》、《四字不传秘诀》、《撒手秘诀》等文字言简意赅,精切绝妙。可以说,武、李是太极理论和实践上前所无有的集大成者,对中华太极的发展做出了极其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为广府奠定了千古不移的“太极城”地位!

经过两代人前后数十年的苦心实践,太极拳在广府古城形成了全面的鼎盛时期。当时,广府城里,家家练太极,人人会推手,练习太极已成为人们的时尚,仅城墙之内的太极武馆就达30余家。

太极拳在冀南的发展引起了北京武术界的注意。

当时,武禹襄的长兄武汝清在清廷任刑部侍郎,京城各王府纷纷通过他延请太极高手做武术教师。武氏家道豪富,又身为秀才,无意博名武林。杨露禅出身穷苦,儿多女稠,尚需为稻粱谋,遂携次子杨班侯进端王府授艺。

杨露禅和儿子皆身材瘦小,加上太极拳节奏缓慢,浑似摸鱼摸虾,所以刚到京城时,武林高手并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杨班侯性情暴躁,受不了别人轻视,经常瞒着父亲到王府外与人比试,并连续击倒了京城里有名的“雄县刘”等多位高手,太极绝技由此震动京城,杨氏父子也被称为“杨无敌”。民间传说所谓“陈家拳杨家传,杨家拳班侯传”,即滥觞于此。

道光年殿试状元、光绪帝的老师、大学士翁同和看到太极奇功后,亲书对联“手捧太极塞寰宇,胸怀绝技压群英”赠给杨露禅,并将杨氏引见光绪帝。

一时间,京城豪杰纷纷结交杨氏父子。太极功夫至此受到全社会的公认和推崇。很多国家驻京人员对太极的出现倍感惊奇,纷纷撰文在本国进行神秘宣传。

太极从此又开始走向世界。

武氏在拳论中总结,太极的最高境界为“敷、盖、对、吞”,不假以技击便可制人,“全以气言”、“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矣”。

其精绝高妙,深入化矣。

广府古城,积千年之毓秀,始成如此之灵技,其偶然哉?其必然哉?

继杨、武、李等大师之后,杨露禅的孙子杨澄甫是太极发展史上又一位极其关键的人物。

杨澄甫不仅继承了先人绝技,更为杨式太极走向世界铺平了坦途。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杨澄甫从北京到上海开馆授拳。杨氏头脑灵活,他意识到随着冷兵器时代结束,太极和别的武术种类一样,其功用将主要用于健身。如何能使太极既保持其原有内涵,又能普及全社会呢?杨氏苦心揣摩,将太极规范为108式。

杨氏108式太极适合老幼习练,很快便普及沪杭各地。

1934年2月,时任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在杨澄甫编著的《太极拳体用全书》扉页上题词:国术。接着,国民党要人纷纷题词。一时间,太极拳普及全国。

如今,随着永年籍和永年系列太极拳的后代传人弟子的进一步钻研和发展,太极的内容更加丰富,已成为一种集武术、强身、健体、长寿、娱乐等功用为一体的多功能文体形式,并已风行世界。她不仅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了出去,而且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杨式太极曾吸收不少外国弟子,这些洋弟子们回国后,在世界各地开办了各式各样的“永年杨式太极”武馆。

上世纪三十年代之后,随着航海和航空的便利,国际间交往日益频繁,不少杨氏弟子开始出国授拳。更有一些国家政要在他们本土倡议成立太极拳学会,邀请杨氏弟子担当教练并组织人员到我国参观学习。以日本前首相田园直为首的“日本太极拳学会”曾多次来我国拜师学徒。侨居澳洲珀思市的广府后人傅声远在该市成立了:“永年太极拳社”,除开门授徒外,每天还在当地电视台上教授,太极已成为该市流行的健身功夫。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太极爱好者已遍布世界68个国家和地区,接近5亿人。这5亿人中,80%以上练习的是杨、武式太极。

在西方,外国人至今并没有弄懂太极的奥秘,他们称太极为“凝固的音乐”、“流动的雕塑”和“东方的圣经”。

值得提出的是,尽管太极已经世界化,但太极弟子们总还是保持着中国传统的那种深厚、朴实、固执的宗祖情愫。不管在世界的哪个角落,不管去过没去过广府城,他们总自称是“中国永年太极拳”。

谈起历史,他们心中便会油然浮现出他们的师傅或师傅的师傅告诉他们的那个位于河北省南部的神秘古城,那宽厚坚实的古城墙、古城墙内那繁华的街市,还有那盈盈的水田、青青的芦苇……

水无情地浸蚀着古老的城墙,飘去了长长的岁月。

蒲苇黄了又黄,季节谢了又谢。社会在变化,古老的漕运落伍了,城市在逐渐向铁路线靠近。广府被冷落了。千百年赖以生存的城墙开始坍塌,大片的水田开始隐退,茂密的芦苇开始枯萎,往日的雁群远去了,广府开始散失千百年来集聚的灵秀风水。

人们呆呆地看着这片寂寞的土地,开始思索古城的新出路。

是对外开放的政策气候,是越来越严峻的生态形势,是海内外太极界人士的深深呼唤,捋顺了大家的思路。

人们终于认识到:在人类现代文明的今天,像这么一座国内唯一的保存如此完整的古代府城,这样一个世界唯一的太极中兴发祥地,这双重身份的本身就含蓄着至高无上的哲学和文化意义。

于是,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一项修复太极城的庞大系统工程开始了!

无疑,这项工程是十分艰巨的。但为了那一方温适的水土,那一片熟稔的世界,那一个辉煌的梦想,古城人表现得十分坦然和坚定。

广府,正微笑着向世界走来……
 

郑州陈氏太极拳小架学堂

 

 址:郑州市金水区绿地新都会2号楼A座23层(金水东路、心怡路交叉口)

主教练:贾洪波

电 话:0371-67826787

    13633713288(微信同)

 

郑州陈氏太极拳小架学堂主教练贾洪波

  • 联系电话:13641993338 13633713288
  • 官方网站:www.jijitaiji.com
  • QQ:444953
  • 地 址:上海市虹口区虬江支路181号
  • 市内交通:轨道交通3、4、10号线;公交线路21、52、65、167、305、854、939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