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灵 敏捷 严谨——武式太极拳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3-07-27 20:50

武氏太极拳与其他太极拳流派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动作轻灵、步法敏捷、法度严谨、身正势圆,以技击为根本,凸显文化色彩,强调走内劲而不露形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具有完善的理论体系
 
武禹襄及其传人李亦畬不但在实践上精益求精,更在理论研究上独树一帜。武氏太极拳的理论大成“老三本”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内容最全的太极理论著作。内容简练精要、无一浮词,体系最完整、叙述最精准、内容最丰富,代表着太极拳理论的最高水平。
 
“老三本”之“自藏本”
 
“老三本”的诞生,表明太极拳已基本完成了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表明太极拳理论体系已初步形成,是太极拳走向成熟的最鲜明标志。
 
二、教学由中架子开始
 
武氏太极拳拳架与其他流派太极拳主要拳架相比,属于中架子,它的势法比大架子小,是大架子到小架子间的过渡架子。
 
根据太极拳先师们的经验,练拳的程序是“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亦即是:由大圈练到小圈,由小圈练到没圈。所谓大架子,即先求开展的架子,亦即走大圈的架子,要求大则无外;所谓小架子,即后求紧凑的架子,亦即走小圈的架子,要求小则无内。从技击角度讲,习拳者最终都要习练小架子,而在习拳过程中,由大架子直接改练小架子是有困难的,故在练习大架子以后,先练中架子,再由中架子过渡到小架子,这样的程序使习练者容易接受。
 
再者,武禹襄和李亦畲都是清末民初的文人,常是穿着长衫、棉袍练拳或教拳,主要以中架子练功为主,因此也就更加注重内在的灵动和转换,这样动作简洁紧凑,架势虽小而不局促,步法以自然迈出的最远程度为限,出手高不过眼远不过足,动作更易舒缓平稳,收时不紧贴于身,左右手各管半个身体,不相逾越,身法更加舒泰自然。并且,这样适应人群更广,老、中、青、少无所不包;习者上手更易,勤学苦练一年半载便可上身,最后亦以过渡到小架子为目的。
 
三、拳势注重“起承转合”的内修
 
武禹襄对武氏太极拳传统拳架的设计,就是每一拳势都含有“起、承、转、合”的技术内涵。这样,在外则使每一势的起落回环,连贯自然,一气贯穿,使势与势之间的衔接转换,既交代得清楚,又松、灵、沉、满,粘黏不懈;在内则以意导气、以气催力,意到气到,意动身随,达到意、气、形三者合一。
 
武氏太极拳注重内修的另一体现,就是在松静之中暗含着开、合、隐、现。在走架时,开则俱开,即周身骨节和肌肉群都微有开展的意思。开为发,发力的神意,微现于体外。合则俱合,即周身的骨节和肌肉群都微有收缩的意思。合为收、为蓄,把运力的神意收隐于体内。《王论》中云“忽隐忽现”,说的是在技击中的应用,而武氏太极拳则在练功上也要求用内气的潜转和内劲的转换支配外形的变化,在由开到合,由合到开的转换过程中做到渐隐、渐现,做到“外示安逸,内固精神”。
 
四、身法注重立身中正、虚实分清
 
“立身中正,虚实清楚”本是所有习练太极拳者都应该遵循的普遍原则,然而,由于个体理解与体会的不同,具体做法区别很大。
 
武氏太极拳对于立身中正的具体要求是:练拳过程中,除按式、践步栽捶等特殊拳式外,要始终保持身体正直、中正,不能前倾后仰,左右歪斜,要保证尾闾和脊椎基本成一垂直线,处于端正状态。在行拳的过程中,严格遵循王宗岳《拳论》的要求,“立如枰准,活似车轮”,时刻做到王宗岳《十三势行功歌诀》要求的“尾闾正中”。这样既符合太极拳技击的用劲原理,也符合太极拳健身保健的身法要求,武禹襄在《身法》一文中提出的“提顶”和“吊裆”就是立身中正的根本保证。立身中正、提顶吊裆,可以使我们的颈椎、腰椎、尾椎相对拉长、舒展,使气血自然贯通上下,心舒体泰,收到“尾闾正中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的效果。同时,立身中正也能够更好地达到运动中的平衡,使重心平稳,支撑八面,左旋右转变化灵活。
 
武禹襄的《十三势说略》指出:“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勿令丝毫间断。”李亦畬的《论虚实开合》也告诉我们:“实非全然占煞,实中有虚;虚非全然无力,虚中有实。”虚实包括身体的各个部位,如上下肢的虚实,支撑重心腿为实,辅助支撑或移动换步腿为虚;上肢动作起主要作用的手臂为实,辅助配合的手臂为虚;向前打出的拳是实,后坐回收的拳为虚;进攻为实,防守为虚……太极拳运转过程中,两手两腿大多是一实一虚相互交替的。从步法上说,虚实变化是指人体重心的移动过程,脚下虚实清楚,才能更好地保持身体的动态平衡。当然,双足在进退虚实变换时,双手也要随之变换,这就是上下相随的锻炼和保持内劲中正的要求。久而久之,自然练成习惯,步法才能轻灵,进退才能自如,与人推手才能“粘连黏随,不丢不顶。
 
《拳论》说:“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双重就是虚实不分、腰眼填实、运化不开的严重后果。为了避免双重,武氏太极拳对虚实的要求十分严格,对上下肢的虚实明确规定为:腰腿占七分,手上为三分。对两腿的虚实明确规定为:实腿占七分,虚腿为三分。向前进步时,脚跟先着地,然后脚掌踏平,向后退步时,脚尖先着地,然后再脚跟着地踏平。虚实分清有利于动作的转换,在上,蓄变收化和顺,关节不易受制;在下,重心移动清晰,步法不会拖拉。
 
当然,虚实三七分只是一个普遍的要求,须要注意的是:虚,不是完全无力;实,不是全然站死,应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要虚实渗透,变化随机。
 
五、强身健体与养生理疗相结合
 
在走架时,武氏太极拳除开、合、隐、现,使周身骨节和肌肉群进行开展、收缩、运动外,每式还结合“开呼”“合吸”,使横膈膜的升降起到上承、下压的作用,促使胸、腹、脏、腑亦随着蠕动,这样就形成了周身骨节、肌肉群、五脏、六腑的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在技击上则是呼吸结合虚实开合变换,在神意的带领下腰与身躯及手、肘、肩、胯、膝、脚等各部方向位置的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这种内外协调而统一的运动,能够起到保养身体、驱除疾病、延年益寿的作用。
 
另外,拳势呼气结合古代“踵吸法”是武氏太极拳的特点之一。继祖公的《武氏太极拳全书》中介绍的李逊之亲传的“健身六气法”即对内脏各器官具有明显的保健效果。武氏太极拳的套路练习,熟练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与呼吸相配合。就要求结合古代的“踵吸法”,每一式都依照开呼合吸的原则,在呼气时分别用“呵、嘻、呼、哂、吹、嘘”六个字来对应医治心、肝、脾、肺、肾、胆的疾病。久练即可收到防病、治病的良好效果。无病之人则用“呵”字以健心脏,按中医学说,心为君,心健则身康。
 
呵(心) 嘻(肝 )呼(脾)
泗(肺) 吹(肾) 嘘(胆)
 
念上述各字时,只要做出念某字的口型并轻微呼气即可。发音要小到似有似无,以不让别人听见为宜。
 
参考资料:《武氏太极拳诠真》
上海陈氏太极拳小架学堂贾洪波分享

  • 联系电话:13641993338 13633713288
  • 官方网站:www.jijitaiji.com
  • QQ:444953
  • 地 址:上海市虹口区虬江支路181号
  • 市内交通:轨道交通3、4、10号线;公交线路21、52、65、167、305、854、939路……